00_調整大小  
從滿十八歲那年開始就開著以"操控性"至上的MAZDA Miata MX-5,到現在都三十歲了。
在脫離了習慣己久的MX-5駕駛座後,原以為我終於要"走向正途"的換一輛有後座又好開的車。
但就是天生反骨個性使然,最終我還是放下了理性,選擇當個幼稚男孩,回到這讓我無法離開的"操控樂趣"的懷抱裡。

不一樣的是,這次我從"禮物"變"聰明"了………
(Miata是古德文裡的"禮物"之意)

 


 

 

01  
比MX-5還要小的車廂更低趴的車高、更精瘦的車寬。小小的直列三氣缸698cc渦輪引擎(本車為45kw 62匹馬力版本)配上790kg的車重,搭上後置引擎後輪驅動的配置,不管是哪間雜誌或車評都一致的給了"道路版GO-KART"的稱號,而她的表現也的確是如此。

 

13
03  
但對於我這個己經開了MX5近十年的車主而言,雖然同樣是以操控為首要目標的造車理念,但FR與RR的操控感究竟有何不同,在我實際坐上駕駛座,將檔位排入後踩下油門轉動方向盤的那刻起,才讓我感受到了兩者之間的差異…

一樣是擁有著極低底盤與超明顯路面回饋的駕駛感受,若是一般開習慣舒適房車的車主接觸到這樣的車可能沒幾下就被震到反胃,更別提那低到幾乎是要用"爬"的方式才能走出的車門,相信沒幾個人可以接受吧?而雖然一樣是後輪驅動,引擎位置的不同在操控上究竟有何不同,在後面教士在和各位分享…

 


 

就是要小,要迷你,要有個性!這就是Smart Roadster造型給人的直接感受。

04  
不能否認的教士我有一點嚴重的偏激狂,大概就是反骨天性配合雙子座的極端主義所融合而成的重度反差症候群,我覺得機車就是要越大台越好,汽車就是越小台越好。我最討厭路上有車子比我還矮的(不過大部份能比我矮的都是超跑XD),也不知為何越低的車身越能滿足我這有些病態的"低趴優越感",而當然比MX5還要更低更矮的Smart Roadster也一直是我的終極目標,如今終於入手了,也就趁這個時候來和大家簡單的做個外觀分享吧!

 

05
正面,一副正在奸笑的邪惡小臉…

06
側面,由前車主發揮巧思的配色搭上消光黑的包膜,讓這車又更像玩具了。可惜的是Smart Roadster是前碟後鼓的配置,在沒花錢選配或改裝的情況下也只能忍受後輪空蕩蕩的視覺感嘍。


07  
後面,正常應該很難有人會相信這車的引擎就藏在屁股裡吧?只是那車燈的感覺真的和MAZDA RX-8蠻像的(哈)

 

08  

09
不算寬的車身,有著誇張的外擴輪拱加持,很難想像這台車的車寬只有1615mm。

 

10  
不是裝飾,而是真的有其作用的進氣口,提供藏在車尾的引擎新鮮空氣。

11  
前車主加裝的小貨架,對這台幾乎沒什麼置物空間的小車而言不無小補嘍(這車的車廂總容量加起來可能比我的VFR800的三個GIVI箱加起來還小啊),不過我是有想過若要外出露營的話這個小貨架剛好可以拿來綁帳棚哦……(幻想中)

 

12  
很像玩具的加油孔,這讓我想到十幾年前還在加油站打工時,第一次幫MINI COOPER加油時看到那像玩具般的油箱蓋不自覺的笑了一下,看到這個加油孔讓我有和當時同樣的感覺…就是玩具啊!

 


 


如同玩具車一般的內裝

14  
和外觀一樣,也是一整個很玩具感的內裝…不過不錯的是雖然會有些硬頂接縫處的小異音,但車輛本身的隔音做的還不錯,唯獨因前檔風玻璃上的兩個小耳朵讓時速超過80公里時的風切噪音變大較可惜了些。

15  
非常可愛的儀表,直接用四環表的方式呈現,由左到右分別為時速、轉速、渦輪壓力、水溫…有多少渦輪車的車主會希望有個原廠渦輪壓力表呢?看了就覺得很熱血啊!

16  
略顯老氣與陽春的中控台…單片CD主機!!!!(在2004年算豪華配備吧?),不過還好機子背後還藏了AUX線,所以至少還能外接手機聽音樂。下層的左右各為左右車窗的開關,很多人應該很不習慣車門把上沒有車窗開關的感覺,但對我這個只有開過MX-5的人而言是在習慣不過了…(只是MX-5的車窗開關在中央扶手上)。而左二開關是後車廂開關,右二則是ESP動態穩定系統的開關,不過除非想甩尾否則應該很少人會關掉啦!

17  
終於找到新家的小綠豬,配上可愛的小出風口。其實就內裝設計來說我還是喜歡像MX-5那樣以圓型為主要造型的出風口設計,可以讓像這樣的玩具車的內裝質感增加了不少。看過不少FUN CAR的內裝設計,如MX-5、AUDI TT、MINI COOPER都是以圓型為主要構成的圖型,可惜SMART ROADSTER的中央出風口還是長條型,讓整個駕駛座少了那麼些活力啊。

18  
經過了十年的摧殘還是有點歲月痕跡的排檔頭。

 

19  
與一般車不同,Smart的鑰匙是直接插在排檔頭底下的!

 

 


 

 

有趣的硬頂敞蓬設計


20  
Roadster的直接翻譯就是雙人座敞蓬車,而MX-5的日文名字也正是"Roadster",45kw的Smart roadster不像60kw那樣是電動軟頂設計,是兩片式的硬頂配置,其實我覺得這樣也不錯,因為軟頂在防盜或隔音上總是輸給了硬頂一些,此外在保養上也較硬頂費時些(更別提保養不良可能產生的漏水問題)。不過硬頂也不是全然沒有壞處,難以避免的雜音就是一個,還有就是拆裝的容易度,但少了這些就等同於少了一輛敞蓬車該有的靈魂啊!!!

 

就像以前的人形容義大利車是"不會漏水、漏油、沒有雜音沒有怪問題就不叫義大利車"一樣,這些一般房車所沒有的"問題"也正是一輛敞蓬車車主特有的"浪漫問題"啊。

 

21  
比較可惜的是Smart roadster的敞蓬配置比較不像一般Roadster一樣是"整個車頂連同後檔風玻璃一起消失"那樣擁有真正開闊的自由視野,充其量就只能算是"擁有超大手動天窗"的感覺,不過若是開在山林裡悠遊時,頂上一片天的感覺還是很棒的,敞蓬車最棒的不正是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空,不是嗎?

 

不像MX-5的硬頂一樣一大片20幾公斤,雖然也可以一個人拆裝但就是要費上不少力,Smart roadster的拆裝就是先左在右,裡面三個卡榫打開拉起就開了,一定會有人好奇拆下來的車頂怎麼辦,別忘了她還有個超寬超廣又超大(誤)的後車廂後直接放進去就好啦!

22
裡面這兩片保麗龍正是在放置硬頂用的,而為什麼打開蓋子會是紅色,那正是因為這台車的霧黑外完是用包膜的,黑膜底下藏著正是代表熱情的紅色!


23
拆下左邊之後先放上去


24  
接著右邊下來了…就這樣大功告成啦!順手的話其實一分鐘就能搞定了,雖然不像軟蓬版的10秒鐘開關,但硬頂的隔音與防盜性還是比軟頂要好上一些啊。(軟蓬放下後還是要將兩邊的側條拆下放到前車廂裡,所以算一算其實時間差不多)

 

PTSE0134_調整大小
不能否認的是,原本吸睛度就己經很高的Smart Roadster,在車頂拆掉後目光吸引的能力更是大幅度的提升啊……

 


 

聊勝於無的置物空間

25  
全車最大的置物空間大概就是這裡了吧?大概可以塞下兩頂全罩安全帽外加一個背包…就這樣,比起之前的MX-5,Smart Roadster的置物空間真的只能用悲劇來形容啊,去路口7-11買瓶醬油也許還頂的住,但如你要去全聯或COSTCO大採購的話我看你還是放棄吧…(IKEA更別想了)

 


 

緊湊的三缸高增壓渦輪引擎與無奈的自手排配置

26  
打開後車廂的墊子後,看到的就是這個景像…屬於SMART ROADSTER真正的"引擎蓋"

27  
(這景像感覺好像在之前車友的一台700cc三富SUBARU麵包車上看過)

這台Smart roadster是出力較小的45kw版本(大約61匹馬力),馬力雖小但搭上790公斤的車重還算勉勉強強稱的上是夠用。

28  
整台車上大概也只有這裡能展示說Smart也是Benz體系底下的車吧…?

29  
渦輪車該有的Intercooler也沒少,真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

 

30  
這一切都藏在這台車的這個小屁股裡…不過讓人讚賞的一點是雖然引擎就在駕駛座後方,但在隔音及隔熱的方面做的還算不錯,雖然原廠的洩壓閥是內洩式的,但也許是因為離的很近,所以在沒開音響的狀況下猛烈加速放開油門還是能微微的聽到洩壓閥的洩壓聲(不過車外就完全聽不到啦)

 

但是就是敗在這台車的自手排換檔邏輯非常的笨,自動換檔的頓挫感非常嚴重,用手排模式雖然能減輕不少,但礙於換檔速度還是不夠快速,所以在加速的大半力道都會被換檔的一瞬間給破壞掉,這也是為何這台車的0-100加速成積不算亮眼的原因吧?

此外小排氣量配上重增壓的渦輪(渦輪表上顯示全增壓狀態達到非常熱血的1.0Bar…),導致渦輪lag的情況非常嚴重,在3,000rpm以下的轉速開起來真的只能用一個"傻"字來形容,變速箱的六個檔位,一般市區、快速道路最多就只能用到5檔,因為若是在時速100前就換到六檔,轉速大約會掉到2,250rpm左右的範圍,這時的油門不管你怎麼踩,它都是不會理你的…因為力量跟本發揮不出來。

 


 

 

極為優異的油秏

31  

當初會看上Smart roadster其實主要原因為是在操控與性能,而是油秏。平均油秏18km/L的數字不是只出現在實驗室裡,而是真正的在真實世界裡上演。在市區裡雙載開冷氣平均下來每桶油算都可以在16.2km/L以上(好一點甚至能到17),而高速定速行駛下平均油秏也能達到18-20之間,而698cc的每年稅金加一加也才大約8000左右,不但省了油錢,連稅金都省了,實在是不錯啊(當然,零件和改裝的錢就先不算在內了)

 


 

 

操控至上,純種跑車的驅動設定-後置引擎後輪驅動(RR)配置。

32  
與MX-5同樣是底盤十分硬朗、路感非常明確的操控小跑車,差別在一個是50:50,前置引擎後輪驅動(FR),另一個則是44:56,後置引擎後輪騙動(RR)。說開起來的感覺與兩者之間的差異,那應該就是"神經質"這個特性的有無吧?

不知是否是因為Smart Roadster是歐系車的緣故,她的底盤調教比MX-5要來的"沉穩"一些,說在動態上的感受,那就是"靈活"但不神經質。MX-5就是一部非常神經質的車(當然聽說HONDA的S2000更神經),當你轉動方向盤進入彎道的時候你能發現車子不但會順著你的方向盤移動,更會有一股"想超越你方向盤角度"的感受,這就是MX-5那樣神經質的操控感受。而這也許就是FR與RR配置之間的差異吧?

 

由於MX-5是FR配置的原因,前方轉向轉有著來自引擎的重量,讓她的轉向回饋感又更加地直接,相對地驅動的後輪就略顯"輕浮",隨著方向盤角度轉動的越大,越能感受到那後輪很積極的想擺脫你的束縛的躁動感;反倒是RR配置的Smart Roadster因為重心全部集中在後方,轉向的神經感就沒MX-5那樣的強烈,但後輪卻多了份"安定感",轉向靈活但沒到"刁鑽"的程度,在山路的彎道裡也許無法和MX-5一樣擁有那樣暢快的操控感,但緊咬著路面的四顆輪子卻會很安份的跟著你的方向盤去完成你所想要交待的路線,這也是這種純操控取向的車種所帶給人最直接的樂趣吧?

 

同樣是無動力方向盤的配置(我上一部MX-5就是無動力方向盤的配置),所以方向盤對路感的回饋感又更加的直接,也能讓我認清這兩輛車的操控感受。

 

-

 

跟不上節奏的變速箱

33  
也許是為了保護這顆重增壓的引擎而將這顆自手排給設定的"較為保守",又或是自手排的技術較為過時,但這車在換檔時的節奏感總是有著一點"搔不到癢處"的感受。由於小排氣量重增壓渦輪引擎的關係,低轉速的渦輪延遲感相當的嚴重,轉速不壓在3,000rpm以上的Smart Roadster真的很難開,但就算是用了手排模式,在換檔的時間上還是沒辦法和"純手排"的反應做比較。每當正在衝刺的同時,只要一換檔,所有原有的衝刺感都會瞬間消去,除非是刻意的大採油門與拉高轉速,否則每當一換檔你就會發現後面跟著你一同加速的車被迫踩煞車或索性直接超車。

 

34  
但這項缺點還是無損她在山路時帶給駕駛的痛快感受,將檔位維持在轉速的"甜區",在過起彎來真的會讓人有一種"好像在玩GO-KART"的感覺。由於重心全部集中在後方,在上坡時後輪的安定感能讓你放心的踩下油門,享受來自渦輪增壓的強力推送,可惜的是因為變速箱的拖累而讓人感覺到少了點什麼,不過若是回歸到單純地"享受操控樂趣",Smart Roadster的表現可能會讓你在轉動方向盤的時候嘴角會不自覺得微微上揚哦?

 


 

後記:

35  
其實如果要我選擇,我還是偏愛傳統手排那種離合器能配合的上自己換檔節奏的感覺,不過自手排的優點大概還是在市區走走停停時,右手能空下來讓你喝個飲料或吃根麥當勞薯條而不會為了換檔而手忙腳亂吧?

而且因為是自手排的關係,無法自己控制離合器的狀況下又會讓人很擔心會不會發生什麼問題,例如前陣子到了很熱門苗栗"新中橫",在前半段陡上坡時因為塞車走走停停,到了最後甚至從車後方傳來了陣陣的"燒焦味",雖然還沒到離合器打滑的程度,不過這樣的狀況真讓人很擔心在後續的維護上會不會發生什麼麻煩事。

在選擇要入手的車種前做功課,Smart Roadster讓我最擔心的就是過多的電子元件在日後的維護上是不是會增加我的困擾,而這點還是要隨著時間才能一一驗證了吧?

 

-

 

不過撇除了這些"理性"的考量,做為一部經濟性相當高的fun car,Smart roadster的表現真的不會讓人失望,靈活但不神經質的沉穩底盤設定,紮實的路感回饋。有趣的是在隔音與底盤雜音的抑制做的還算不錯。加上那種一上路就能展現出"誰能比我更小隻"的霸氣,無論是路人觀注度或車主歡愉度都有著不錯的表現。

 

小聰明筆記的初章也就在此時正式的展開了,之後會碰到什麼問題說真的都還是未知數。從MX-5那種非常傳統、直接、機械式的車突然前進10年來到了電子化程度較高的Smart,那種可能隨時要與自己錢包過意不去的挑戰我想也是日後我所要面對的課題吧?

 

不過既然都擁有了這種車了,何必要煩惱那些問題呢?

2015年將會是我人生既將更進一步的一年,至少在未來那"第三位乘客"出現前,還能讓我保有這份對玩具車的熱誠也算是種幸福吧?

 

"一個愛車男人一生中一定要擁有一輛不實用的車"

 

這句話從我擁有MX-5的那刻起拿來說嘴到現在,而現在就要由Smart Roadster來將它給繼續延續下去了…

 

Smart note , to be continu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車教士 的頭像
    重車教士

    教士's 重車日誌

    重車教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