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雖然小害怕(MSX125)本身的設定就是「樂趣>性能」的機車,不過就算如此至少也要有些基礎的性能或操控性。

當然以靈活性來講小害怕真的很優,不過當這樣的靈活性建立在會軟腳的避震器上…那所謂的操控性也就甭談了。

這也是為何教士會將小害怕的懸吊升級的原因!

 


 

 

升級鍛框對操控性有加分,但底子不行還是無解

01  

其實有很多MSX車友入手之後第一個覺得很不足的就是那偏軟的懸吊,尤其是那超級軟腳的前叉,就連教士這種體重55公斤左右的輕量級騎士都會嫌它軟腳了,更何況是那些標準體重60+以上的車友?

 

前叉軟腳+後避震支撐性不足,在山道裡就常上演入彎後車屁股搖到快把你彈出車外的戲碼。雖然之後教士改了G-PRO的鍛框降低簧下重量讓懸吊的跳動感不再那樣強烈,不過那也是治根不治本,到頭來入彎垂頭、彎中彈跳與出彎晃動的感覺依舊存在,也正式讓教士萌生了升級懸吊的念頭…

 


 

 

為何差不多的預算會選擇RacingBros而非OHLINS?

02  

理由很簡單嘛,因為他們在台中啊(?)

其實一開始教士鎖定的也是最常見的OHLINS套件,因為兩者的價差真的不大,而且當車上出現了O老師Logo那個爽度絕對爆表。不過拉到現實層面考量,O老師的前叉升級套件就單純只是強化內部彈簧結構,後避震則是只有壓縮與預載可調。

 

0405  

相較之下RB的前叉套件除了強化內部外還多了預載、壓縮、回彈可調。

 

06  

後避震則是有預載、壓縮(區分高速與低速)以及回彈可調。

 

仔細思考一下,當你一支避震器無法調整到你所需要的感受時其實提升的幅度真的有限,因此教士就放下了對名牌的「迷信」,務實的選擇了本土的名牌「RacingBros」的懸吊升級套件。
(以下就簡稱RB啦)

 


 

 

殺去RB工廠裝+調校的過程

07  

當然住台中選擇RB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直接跑去他們的工廠裝……不過大部份車友還是會選擇到配合的車行裝+調校啦,畢竟RB的技術人員都會替他們的經銷點技師上課,讓車友去安裝時也能得到最好的調校而免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例如騎了40分鐘的路只是為了微調避震之類的)

 

08  

看RB的技術人員在幫小害怕換後避震,不過因為小害怕到現在三歲半都沒拆過避震器螺絲,所以緊到他們摧到快手軟…

 

09  

後避震要上車啦!!!!

裝完後避震後就是直接上前叉套件了!不過教士的小害怕用的MICHELIN PURE 2CT(打廣告一下?)真的太耐磨兩年來只換過一次,所以螺絲也是一樣緊到讓他們摧到手軟…

 

10  

你看那個猙獰的面情肌肉線條就知了…

 

11  

其實正常RB的前叉套件也是要當場拆前叉施工才能好,不過剛好RB工廠裡就有一組「已改好」的MSX前叉,這也是為何教士會特別跑到他們這邊換的原因。

因-為-可-以-直-接-交-換-很-省-事-又-省-時----!!!!

 

12  

這下子小害怕真的是被拆的一乾二淨了!!!

 

當然,安裝完成後最重要的就是調校!直接由RB的技術人員替教士講解避震調整的技巧及知識,還有當場先設定好預載!

 

預載調整重點

13  

調整預載就是設定一支避震器與騎士本身對應性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為這能讓這支避震器的作動範圍對應到騎士本身與車搭配的重量,避免造成過硬或軟的情況。

 

所謂的預載全名就是「彈簧預載」,它的目的就是設定支撐避震器桶身的彈簧磅數以控制桶身能負荷的重量範圍。而像RB出的另一款更高階的氣壓式避震,它是由氣壓去取代彈簧的作用,因此在調整預載時就能調整的比彈簧預載更加的細膩,畢竟彈簧的磅數固定,而氣壓則是可以微調的!!!
(至於為何沒選氣壓主要還是和預算有關啦)

 

14  

調整方式就是先在車身上設定一個點,然後量測後輪軸心到那個點之間的距離。

 

15  

緊接著坐上車(雙腳要踩在踏板上哦),量測騎士的體重對車子的下沉量是多少,算出這支避震器作動的行程。

 

根據RB的技術人員表示,以輕檔車或速可達來說會需要測量2次,一次空車一次騎士上車,但若是車重較重的大型重車在調整預載時,會建議多一道「車輛離地」時的懸吊行程。因為大型重車的車重較高,單獨車重就會吃掉一部份的避震器行程,因此若省略了這個步驟就很容易讓預載設定過軟。

 

最佳的預載調整行程是一支避震器總行程的25%,而概略值就是抓在2到2.5公分,之所以會需要這個空間的目的是為了讓車輛在行駛時,能讓你的避震有75%的空間去吸收路面衝擊,另外也保留了25%的空間讓你遭遇坑洞時能立刻將輪胎回彈至坑洞處,使得輪胎的貼地性達到最高。這也是預載調整的一大目的,不單僅是為了讓避震器能對應到騎士重量,更是讓避震器擁有良好的發揮空間。

 

至於後續的回彈與壓縮調整,大家可以看一下教士後來製作的教學影片,比較容易吸收!

 

避震器調校簡單教學影片

 

最後用文字補充幾個重點:

預載=一支避震器的承重範圍
壓縮=避震器受力擠壓時的速度
回彈=避震器受力擠壓後釋放壓力的速度

先調整預載後調整壓縮,確定避震器下沉速度是否符合自己的體重與需求,最後調整回彈來設定自己需要的騎乘感受。

回彈調軟(慢),阻尼油流動性佳,避震器回饋感舒適。但太過軟則可能會使回彈速度跟不上壓縮速道,導致避震器行程被壓縮殆盡使得避震器過硬而震動變大。

回彈調硬(快),阻尼油流動壓力大,避震器反應變快可以跟的上路面起伏,輪胎貼地感變強抓地力提升。但過硬則可能使得阻尼效率不佳而讓震動無法有效率的被吸收及釋放,造成晃動與不安定感。

 

簡單的說回彈影響騎乘感受的效果最明顯,不過因為較複雜因此影片中針對回彈這塊的解釋較簡單。所以教士才在這邊用文字補上說明。

 

 

 


 

 

實裝後效果

16  

當教士要去安裝RB的懸吊升級套件時,刻意的用原廠避震器在自己熟悉的山路跑了幾趟,並錄下原廠避震器作動的影片。等改好RB的懸吊套件後再去拍一次,用差不多的路線下去跑一次來檢視兩者在作動上到底差了多少。

 

MSX125原廠避震器 VS RacingBros懸吊套件

 

其實在影片中能看的出來,最明顯的就是前叉不再軟腳且支撐性變好,入彎煞車時也不會一口氣把行程給吃光;而後避震則是回彈速度變快,作動速度相較於原廠那懶散的步伐快上許多。

 

而且在騎乘節奏的控制上,能發現有幾個彎入彎的速度與路線是完全一樣,但在彎中原廠避震器因其劇烈的晃動導致教士無法安心開油只能努力維持穩定,在彎中到出彎這個階段明顯的是換了RB避震器之後的要快上許多。這也是改裝後感受差異最大的地方:車子變穩了

 


 

 

後記:一個讓騎士發揮的穩定平台

17  

其實大家就把機車想像成是一個平台,而這個平台運行的快或慢就取決於騎士本身的技巧。但該如何讓一個騎士發揮他的技巧,其重點就在於「該如何讓騎士得到穩定的平台」。改裝避震器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

 

將路面衝擊完全留在避震器底下,而儘可能的讓避震器上方的騎士感受不到太多不必要的衝擊與震動,使其能專心發揮本身擁有的技術。這樣不但能使騎士擁有更安全、穩定的過彎能力,多少也能得到速度提升的這個附加價值。

 

如果你要問教士,預算有限的狀況下應該先動MSX的哪個部份改善感受最大?那教士絕對會和你們說「那就先動避震器吧」

 

當然可以的話鍛框絕對是首選,因為一組好的鍛框能讓整台車的性能平均提升(同時兼顧外觀、性能、操控),但也因代價太高所以不是每個人都吃的下去。

 

18  

但MSX本身最大的缺點就是那軟到不行的前後懸吊,既無支撐性更無穩定性。許多人會以為改裝可以先從煞車下手,事實上你該思考的點是「現階段你真的需要到那麼大的制動力道嗎?」

就連HRC賽道版的MSX SF它配的煞車卡鉗就與一般版無異就能看的出,其實對於MSX的車重而言,過強的煞車力道並非明智之舉,若你想提升煞車則應該是先由「手感」這塊下手。因為好的操控性關鍵不在你煞車力的強與弱,而是在操作的細膩與否

 

可是這就扯到了騎士本身的技巧。試想假設今天一個對煞車操作就只有0與1的新手騎士,你給他一個操作範圍有10階手感的制動系統,他能發揮到哪裡?

 

這就是所謂「改裝的智慧」

 

改裝要的不是比誰錢花的多,而是該比「誰錢花的有效率」。當你對於煞車的操控還沒達到需要提升手感的階段,那你倒是可以考盧先將經費投資在懸吊上,因為這是一項對於MSX而言最有效且最有感(無論新手或老鳥)的改裝項目。也是教士最推薦改裝的入門起點(相較於高單價的鍛框)。

 

千萬別讓自己的改裝只淪為店家剝削的藉口(除非你家財萬貫),懂得去感受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懂車的「玩車人」。而不是被金錢與虛榮心牽著走的「被車玩的人」。共勉之。

 

-

另外有人在問為何教士不去改煞車系統提升手感?

的確MSX125原廠的煞車手感很含糊,不過制動力到還很夠用。而不改總泵的最大原因在於--我不想停在路邊被幹…

其實就這麼單純…畢竟小害怕算是通勤代步車,所以大家能發現教士儘可能避免改一些很容易就被幹走的高單價改裝品…(當然被整車拖走的話就認命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重車教士 的頭像
    重車教士

    教士's 重車日誌

    重車教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