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  

小時候功課爛,因為要讀書所以超討厭當學生。大人說長大以後你就會恨不得一直當學生繼續讀書。當時都以為大人在唬爛,認為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喜歡上讀書這種東西。
結果長大了才發現自己恨不得多空出一些時間來學習知識,恨不得回到過去在學生時期多充實自己。

剛滿十八歲,內心的激進份子被駕照這種東西解放後,開始當起了街頭小霸王,騎著老爸買的二手迪爵125在街道上逞凶鬥狠。馬路超不過去就算騎上水溝蓋、人行道我也照樣要超掉擋在我前面的那輛車。當時聽很多老一輩的說他們年輕時也是這個樣子,但騎車開車的速度卻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慢了下來。

當時覺得自己不可能變成這個樣子,只要在路上我就是想要快、在山道上就是要猛。但隨著年紀慢慢變大,看的東西越來越多。以前到了山道,入彎視線永遠盯著APEX及出出彎點,側掛動作能做的越誇張、膝蓋能磨在地面上的次數越多次越好;現在入彎視線永遠盯著對向車道,隨時做好面對任何突發狀況的心理準備,到了直線也是靠著檔位去調整騎乘節奏,儘可能減輕入彎時煞車的負擔越好,就算做了側掛也是以讓自己能順暢過彎就好的姿勢。

 

 01   

以前總是無所畏懼的用盡可用道路的每一分路面,心中只想著該如何讓自己不要發生失誤而轉倒;現在是提心吊膽的過著每一個彎道,因為害怕隨時會出現吃對向的智障人渣,或是不幸發生失誤轉倒衝過來的的人肉導彈。久了才發現最怕的永遠不是自己的失誤,而是別人的失誤與畜牲行為。漸漸的開始收起自己對速度的渴望,碰到比自己慢的人我會將他超越,但當今天碰上嗜血份子或與速度接近的車,我就會選擇讓他過或跟在後面維持自己的節奏。超過他們的爽只是一時,不會有獎盃也不會有他人的喝采,但若不幸發生意外痛的可能是你的一生。比起這些,我更渴望能繼續長久的騎車下去,晚上還能在家陪家人一起吃個飯,安安穩穩的迎接新的一天。

 

 


 

 

很多人騎車時忘記的一種感覺,叫做恐懼

03  

像Peter這樣的瘋狂傾角與手肘接近地面的騎法,不知是多少熱血騎士心中嚮往的目標?但相信很多人在騎車或專心攻略山道時,早已將「恐懼」兩字拋諸腦後。但實際上大多數的人不是將「恐懼」拋諸腦後,而是完全不知道「恐懼」的時間點。看過這麼多人在騎車,顯然地許多人總是將「恐懼感」放在失誤發生或即將發生危險的那一刻。為什麼不會在危險發生前就懂得恐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許多人在真正面對到危險前,跟本不會覺得這樣有什麼值得恐懼的啊?

 

自信心,就是讓人學不會恐懼的原因。 

03_調整大小  

入彎前要怎麼做?就煞車和降檔,最好都退到2檔然後讓轉速拉高,這樣油門轉下去車才會衝!然後車就是要在低檔位這樣油門轉下去才會反應快!
壓車的感覺是什麼?就是用力凹下去把車放倒,然後屁股移出去把膝蓋往外靠,然後身體跟車一起壓低!然後如果磨不到膝蓋的話屁股就在出去一點!

 

相信有很多新手給所謂的"老鳥"帶著入門時都會被這樣教,也許那些"老鳥"可以用這些動作可以成功的完成許多彎道,但那完全是靠著他們的「經驗」與「自信心」所建立起來的成功,但他們沒想過的是該如何好好的表達每一個動作所蘊藏的含意,靠的就是自己的成功案例與經驗下去教導新手。

 

入彎前的減速該在什麼地方開始?煞車力道的拿捏該如何掌握?入彎前減速煞車的釋放點該在什麼地方?
不知道,靠感覺。

重心移動(側掛)的目的為何?該在哪邊開始進行側掛動作?側掛進行時重心該如何保持?
不知道,掛出去就對了。

怎麼判斷入彎前是否該降檔?該怎麼選擇面對彎道的檔位?該如何保持穩定的油門輸出?
不知道,反正就是看到彎道就退檔就對了。

 

相信我,很多人新手時期都會碰到這類老鳥的「教學」,不用想那麼多,也不用管你的感覺是否與他同步,反正做就對了!大部份的狀況與速度下你都可以靠著車子本身的穩定性及腳下的高性能胎從失誤中拯救出來,又或是完全感覺不出你有任何失誤,出現失誤或滑動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都是輪胎太爛抓不住,所以為了你的安全就一定要用到最頂級、壽命世界短的高性能倍耐力大小閃才抓的住!

反正到頭來絕對都不會是你自己的操作失誤,一定都是輪胎搞的鬼。那些用米其林的還是利斯通登陸普的都是為了省錢要耐磨不要命,如果他們還能騎的很快只是因為他們運氣好還沒有碰到狀況!
相信我,有很多人真的被灌輸這樣的觀念,認為要安全就一定是要用最軟最黏的胎,輪胎會滑動只會先檢討輪胎而非自己的操駕技巧。

 

這一切的一切,總歸一句話,因為還沒發生過意外,又或是不知道這樣做其實很危險,所以才會讓人一直充滿著自信的繼續維持同樣方式騎車。殊不知自己與如履薄冰一般處在危險邊緣。

 

 


 

 

不要等到意外發生了才開始知道恐懼,那就太遲了

03  
(車友多年前被三寶擊落的照片)

 

首先騎車的我們要弄清楚「緊張」「恐懼」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

緊張意指精神處於高度亢奮與不安的狀態,若是你騎車會緊張就可能發生許多不必要的危險,例如在不該煞車時按下煞車,又或是對向突然冒了一台大卡車出來,很多騎車過度緊張的騎士就容易因此犯下致命的錯誤。
(教士看過太多因為對向突然冒出一台大卡車,騎士就過度緊張煞車鎖死滑到對向去的意外案例)

恐懼則是害怕的一種,因為害怕身體自然也會去做出一些限制,讓你不會做出使你感到恐懼的事。簡單的說,懂得恐懼就等同於懂得自制

 

但許多人是將緊張誤認為自己是在害怕,但那是完全不一樣的事。

 

新手會緊張多半是因為「未知」,常犯的就是車況、技巧不熟,無法知道自己的動作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又或是上路經驗不足,對於路況的不安。但緊張久了就會發生一件很可怕的事,就是麻痺。麻痺久了緊張感自然也就消失,自信也就油然而生。

 


 

駕訓班教導你的是騎車技巧,並不是自信

05  

坊間許多駕訓班與安駕課程,教導著騎士如何操作機車,並要小心避免犯下哪些會造成危險的錯誤,但當你懂了這些並不代表你就能充滿自信的騎車,因為他們沒教你的東西,正是「恐懼」這兩個字。實際上路,除了技術層面的恐懼來避免做出超過自己極限的舉動,也別忘了我們騎車的環境有著更多值得你害怕的事與物。

 

如果你是賽車手,你當然要戰勝恐懼甚至將之拋棄,讓你能更接近極限。不過我們不是賽車手,所以我們才會需要恐懼感來限制自己。

 

為什麼過馬路要減速?因為害怕會有不看路的三寶衝出來。
為什麼不要盲彎超車?因為害怕對向突然出現車發生事故。
為什麼平時要有看後照鏡的習慣?因為害怕後方的車撞上自己。
為什麼在確定出口暢通前不要補油門?因為害怕出口有突發狀況。
為什麼騎山路要多保留空間給自己?因為害怕被其它白痴撞上,或是害怕彎道裡有任何會害你滑倒的東西…

 

這些東西用講的大家都懂,但實際騎上車時,在速度的催化及內心自信與勇敢的加持下,什麼是危險?可能只有發生之後才知道。

 

有些人在意外發生前就懂得利用恐懼限制自己的行為,讓危險不易發生在自己身上。
有些人總是在意外發生後,才開始懂得恐懼並限制自己。
有些人則是隨著年紀增長,看的東西越多經驗成長越多,害怕的也東西也就跟著變多。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越騎越慢的原因。因為知道的太多才發現原來藏了這麼多以前年少輕狂時所看不到的危險。

 


 

 

我們不是因為變老才變慢,而是因為有了牽掛、責任與知識而變慢

06  

年輕時會為了爭那一點速度,不顧一切的向前衝。隨著年紀增長才發現,在山道上你騎的快也不會得到獎盃,被人稱讚車神你也無法成仙得道。
年輕時在市區為了比其它一樣同屬屁孩的人還快,想辦法轉盡油門,榨出車上每一分可用的速度來戰勝對方。長大了才發現,在市區爭誰快誰慢,想辦法超到別人前面就像個猴子一樣可笑。直線油門一拜海放其它慢慢騎的人,你得到的不是加速王的頭銜,也不會有人讚嘆你那可笑的驚人速度,因為你一樣要停紅燈,一樣的路你只會花的比別人更多的油錢與輪胎消秏。甚至你給一隻猴子一部機車,教牠轉動油門牠也可以跑的和你一樣快。

 

想在山路裡挑戰自己的能力,卻發現自己眼睛盯的優先目標不是出彎點,而是對向與彎道反光鏡,還有地上是否有坑洞及雜物。害怕的不是自己的失誤,而是他人的失誤造成自己的危險。

 

07  

車騎久了,對速度的渴望褪了,多了的是可以平安回家,陪家人老婆吃飯,醒來隔天在繼續去騎車的期望。教士一直說山道與賽道的技巧是不一樣的;而山道與賽道厲害的騎士也是不一樣的。在山道(街道)上厲害的騎士永遠不是騎最快的那個,而是騎最久的那個

 

綜合各種評估後,開始轉變自己的騎車習慣,騎快不是重點,重點是騎的順。快,只是一個附加價值,可有可無。

 


 

 

在山道該學的不是增加速度的技巧,而是掌握騎乘節奏的技巧。

 

(影片中有一段教士的時速感應線鬆掉了= =)

很多人覺得車騎的快才叫順,但跑山路真正的順暢應該是讓人與車都不要有太大的負擔,並且可以輕鬆寫意的通過每個彎道。就教士的做法便是以控制轉速與檔位的方式去抑制車輛的爆衝感,單純靠油門與煞車去控制騎乘節奏。雖然有人會說車要拉高轉才好騎,但高轉速的維持相對不易,而且落差過大的轉速也不容易去控制自己的油門節奏。

 

當然,這種騎法可能會有人嫌無趣,沒有激情。的確是如此,但教士一向在山路就是會騎的比較保守。雖然偶爾會趁車少的時候在自家附近的山路上放縱一下,但即便是自己在熟悉不過的山道,還是沒辦法讓自己放的很開,畢竟是一般山道,除了可能路過的車輛外偶爾還會有垃圾車溢出的餿水。雖然內心充滿著許多想要馬上驗證的技巧,但礙於沒有空間發揮,也就只能在腦子裡想像,無法更進一步的去嘗試。唯一能嘗試的地方,大概就只剩下賽道了吧。

 

是否全部的騎士都該騎的像教士這樣保守?其實不見然,畢竟摩托車是一種很罕見,沒有所謂"標準動作"的運動。只要你可以做到讓車輛高速且穩定的過彎,同時後輪還可保有非常高的循跡性,管你是用什麼動作,或是與MM93一樣側滑入彎都無所謂,但前提就是這些必須是100%確定自己有能力順利完成的動作,而不是半調子就想學人裝大師。教士的天賦不像那些賽車手一樣高超,所以選擇的就是如同教科書一般的死背基本動作,做穩了這些並順暢的入彎,僅止而已。

 

 

那如何做到順暢的騎乘體驗呢?

08  

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在直線刻意提高你的速度。這是最簡單卻也是讓人難以抗拒的一點。但若你做的到這點,便會發現山路突然"變好騎"了。

 

學會運用檔位調整你的騎乘節奏

09  

相信車友們對「公升級跑山路只能用1~2檔跟本不好玩,600cc的才能享受換檔樂趣」這段話不會太陌生吧?有很多車友都是用這樣的觀念在騎車,但碰到有這樣觀念的真的只能對他們說一聲「抱歉但那是因為你們真的沒有搞懂換檔的精隨之處」。

有人覺得降檔就是為了要加速,所以要一直讓車處在加速力道很猛烈的狀態!升檔會讓加速力道變弱!←這種觀念如果你是職業賽車手,專門跑賽道的,那我會說這樣正確。不過老話一句,山道的技巧與賽道是不太一樣的。

 

記住,當你油門轉動的角度越大、持續時間越久,你的後輪就會提供你更好的循跡性!!而轉速則是這個定律的破壞者,因為隨著油門加深而拉高的轉速,會使引擎進入動力湧出期而變的神經質,過猛的加速力道常常會逼迫騎士鬆手減緩加速力道,但那樣就等同於打破了"越深的油門、持續越久後輪循跡性越好"的鐵則。

 

教士看過太多太多騎士控制車速的方式都是低檔位猛力一灌,時速過高後在鬆開油門讓引擎煞車把車速緩下來,之後在繼續補,然後重覆前面的循環。這樣的壞處除了會讓後輪急遽秏損外,最大的缺點就是你的車速是靠著"鬆開油門並讓引擎煞車把你拉回較低的速度",這代表你的騎乘節奏不是靠著油門,而是那你無法很精準控制的引擎煞車。

 

與其如此,那為何不試著進檔呢?

 

假設今天我們設定一個時速80公里,試著讓自己的油門保持在1/3的範圍,當你覺得車輛加速過猛時,你就升檔,儘可能讓自己保持在非加速齒比的3、4檔甚至更高,這樣便能讓你的車速被檔位壓制住,但會發現這時你的車速就是完全以你的油門去決定,而非轉速與鬆油門。這便是高檔位低轉的騎乘方式。利用高檔位去消除低檔位過於躁進的轉速/動力反應,使自己可以更放心的操作油門!

 

很多人會將高檔低轉的騎法誤解成"就是要讓轉速很低",但這項技巧真正的用意就是要讓你的時速給檔位封印住,讓你的車速不會被轉速帶著跑,而是用你的油門去決定!

 

 

降低入彎前的最高速度,學會用油門收放控制車速,讓煞車的作用從減速變成調整過彎節奏

10  

試著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行車速度,並嘗試著透過檔位與油門收放來調整速度,減輕煞車在減速上的負擔,這樣便能創造出最輕鬆、愜意的騎乘節奏。因為當你能靠著油門自由的掌控車速時,才能算是真正「操控」著一台車,而不是那種被轉速牽著鼻子走的騎士。

 

也許厲害的騎士也是能把低檔位的油門控制的十分精準,但騎車不是台灣那種病態的精英式教育,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車神,但至少我們可以腳踏實地的從人做起。試著循序漸近的學習控制車子的技巧,安全自然也就隨時跟著你。畢竟自信兩個字必須是源自於實力,而非無知

 

 


 

 

 

後記:越騎越慢,代表著一個騎士的成長

11  

有時候真心覺得,年輕時騎車沒摔死,能平安活到現在也算是奇蹟,難怪樂透都中不了,因為運氣大概都在以前毎用完了吧!

 

許多賽道理論支持者會將教士的視作旁門左道妖魔鬼怪,因為我一直主張「賽道技巧無法實用於街道」的理論。畢竟賽道上少了許多突發狀況,有著寬廣良好的路面與完整的過彎視線。在那邊你能盡情的將車的極限給發揮出來;來到了山道,則是受到路線的限制無法用盡每一分可用的路面。

 

路線對什麼東西的影響最大?那就是油門的開啟角度!在賽道上因為有著寬廣的路線可以運用,當你通過APEX點便可以將油門盡移的轉動下去,讓每一分轉速化作動力,透過輪胎榨乾每一分可以用的路面。但在山道上若你用著與賽道一樣的低檔位,出彎時你的油門持續時間僅能短短的維持一下後便收油門,避免車外拋到對向,而這正是賽道與山道之間技術最大差異點。所以教士才會主張高檔低轉的騎乘風格,因為那是唯一可以讓你在山道上盡情轉動油門、操控車子的方法!

 

不要把重車視作速度機器,因為她只是一輛能替你人生帶來更多色彩的摩托車。速度只是她其中一個附加價值而已! 

02  

除了速度以外,相信你絕對可以在摩托車上找到更多不一樣、更多能充實自己人生的樂趣與希望的。

別忘了,我們追逐的不是只有速度,還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重車日誌 教士 越騎越慢
    全站熱搜

    重車教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